为什么中国能够轻易仿制苏制武器,美国的却怎么也仿制不了?
在上世纪80年代,中国从美国引进了24架黑鹰通用型直升机,中国军队非常珍视这一批飞机,一直服役到现在。
这些黑鹰直升机的引进,不仅提高了中国军队的运输和作战能力,也为中国的航空工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技术支持。这些黑鹰直升机在我国的军事行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,它们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任务,包括运输、侦察、救援等。在一些重大军事演习中,也可以看到它们的身影。解放军对这24架直升机宝贝的不得了,一直想仿制,但是无从下手。
对比之下,我国仿制苏制的武器就比较得心应手了。在飞机方面,米格系列是我国前期最喜欢仿制的一款飞机。在仿制过程中,我们还可以对原型机进行改进,改进后的战机性能会有一个大幅度的提升。
比如军事爱好者们都熟知的歼-7,这款战机是20世纪60年代中国沈阳飞机制造厂研制的一型单座单发超音速喷气式战斗机。歼-7是仿制的苏联米格-21Ф-13型,采用三角翼,单座单发,机头进气的设计。
歼-7战机是中国首款两倍音速歼击机,共有两万多个零部件,新工艺、新技术和新材料达到两百多项之多,是新中国自歼-6以来最复杂的航空系统工程,标志着中国在当时拥有自主生产世界先进二代机的能力。歼-7战机外观设计紧凑、轻巧灵活,具有成本低、效率高和使用维护简单的特点,曾大量装备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。
在歼7的生产中,我们把米格-21的大后掠翼改成了三角翼,飞行升力系数提升了,还解决了超音速下涡流的问题。苏联解体后,我国在战机领域又引入了苏-27,我国的歼-15、歼-11、歼-16都是苏-27的后辈,其中歼-16的性能已经超过了苏-27的后辈苏-35。在坦克方面,我国的59式初始型号就是苏联的T-54A,这款坦克现在看起来很落后,但是在当年国庆阅兵时,一亮相就震撼了整个世界。在珍宝岛战役中,我们还缴获了苏联的一辆T-62坦克,这款坦克对我们陆军主战装备的影响非常大。滑膛炮、激光测距仪、轧钢和均质装甲板双重防弹装甲等技术都被我国消化了,用在了后期的59改上。
可以看出,我们对于苏系武器的逆向研发能力真的很强,然而美系乃至西方的武器装备,我们往往搞不出来。这主要是由三个原因决定的。
首先是看不上,这里的看不上不是说西方武器性能不够好,而是使用武器的习惯和理念不一样。
解放军对于装备的要求,首先是皮实耐用、维护简单,之后是能够大量装备,后勤补给也要方便。欧美等西方国家的武器,大多造价高、保养麻烦、娇贵得很。主要还是美国富裕仗打的太多了,没过过穷日子。二战的时候,美国造的武器就非常受我军喜欢,M1卡宾枪、105榴弹炮我们视如珍宝,因为那个时候美国的武器研发人员还很务实。要不是后来引进苏联的SKS,M1卡宾枪差点成为了我们建国初期的制式装备。现在美国搞的M16系列步枪,解放军也能仿制出来,我国北方工业还出口了一部分仿制版的M4,但我军就是不喜欢,分解太麻烦。美国的M1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,以中国目前的实力也能造得出来,不过它上面使用的贫铀弹还有贫铀装甲我们是不会用的,这东西对环境的污染太大了。
相比而言苏制的武器更符合我们的胃口,他们也注重皮实耐用。我国对美欧的武器不进行体系化的仿制,而是找到上面可用的技术,然后兼容到我们的装备上。比如F117的隐身涂层,虽然很垃圾,但是为我国五代机的研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。还有武直10上的火控指引头盔,眼睛盯到哪就能瞄准哪,这个我们也仿制了。
其次是中国的工业底子是苏联打下来的。苏联教会了中国工业体系化,而美国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是工业标准化。体系化是主干,标准化是枝节,即便是现在,我国很多生产线还是能看到苏式的影子。最后是研发人员收到苏联的影响。新中国成立之处,一穷二白,只能生产桌椅板凳,苏联援助156个大型工程项目,派出了大量专家到我国来,手把手教我们的第一代国防科研人员。薪火相传,到现在我们的武器研究专家,思考问题时还是有一个苏式的惯性。因此,我们仿制苏联或者俄罗斯的装备会很快,总有一种似曾相识,英雄所见略同,果然是这样的感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