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1
月过十五光明少,人到中年万事休。
年轻的时候,对于生活满是憧憬和希望,对于逢年过节充满了美好的幻想。
到了中年,对于生活满是疲累和心酸,对于逢年过节也没有任何的期待。要不是因为放假,早就对逢年过节无感了。
年轻人对于逢年过节的态度,跟中年人对于逢年过节的态度,为何反差如此之大?
一句话就能概括全部,事非经过不知难。经历过很多事儿,吃过很多苦头,哪怕是天真纯粹的人,也会有所改变。
人到中年,有一种难以言说的辛酸:害怕逢年过节。
02
先来说一个案例。
老陈结婚之前,孑然一身,一人吃饱,全家不饿。最期盼的,就是逢年过节。有节日,有假期,那他就享受美好、热闹的团聚时光。
老陈结婚之后,很快就生了两个孩子,生活压力一下子就上来了。对于逢年过节的态度,逐渐发生了变化。
他不再喜欢参加亲戚聚会,也不再喜欢浪费精力、时间去逢场作戏,更不愿为了表面上的礼节,而花费毫无必要的钱财。
回老家过节的时候,他给别人的红包数额,从之前的500元一个红包,到如今的100元一个红包。
不少亲戚都嫌弃,老陈你现在可是城市人,我们这些亲戚都是乡下人,怎么你对我们这些穷亲戚,愈发抠门呢?
老陈不知道怎么解释,也就不去解释了。要是把自己的情况说出来,又觉得没面子;要是不解释,也就被人说几句,还是不说算了。
拖家带口的中年人,尤其是工薪一族的中年人,基本都不怎么喜欢过节。对于他们来说,这所谓的过节,就是“过劫”,让人压力山大。
03
很多人都不理解,逢年过节,这不是好事吗,为什么中年人会害怕呢?
年轻人过节,等于享受节日、假期带来的热闹、舒适。
中年人过节,等于花费钱财。享不享受不知道,反正钱包的压力挺大的。
近两年,每当逢年过节之际,都有打工一族在网络上抱怨,说自己“过不起节了”。不是不想过,也不是不愿过,而是过不起。
这让无数人都感慨,小的时候,虽然物质没有那么丰富,可还是幸福的。宁愿回到小时候,也不愿长大。
其实,他们不是怀念小时候物质匮乏的日子,而是怀念小时候没有压力的时光。毕竟,在小的时候,都是长辈在给他们遮风挡雨。
被遮风挡雨的那一方,肯定是幸福的。主动遮风挡雨的那一方,绝对是压力山大的。
小孩子都喜欢逢年过节,因为他们可以收获到新衣、大餐、礼物、旅游、诗与远方。而这一切,都是中年人难以言说的辛酸。
04
近些年,出现了一个现象:工薪一族宁愿留在大城市过节,也不愿回到老家。宁愿去穷游,也不愿搞那些人情世故。
回老家,并不仅仅是回去那么简单,还涉及各种人情世故的花费。
首先,一家老小回老家的车票、机票花费,让工薪一族倍感压力;
其次,跟老家亲戚打交道,并不是客套几句那么简单,还需要给钱,给礼物,给心意;
第三,多了攀比,少了温情,人与人之间的亲情愈发淡薄。有可能,会攀比谁的红包份额大;有可能,会攀比谁的房子更大,车子更好。攀比到最后,每个人都厌恶;
第四,现阶段,赚钱愈发不易,花钱愈发简单。有可能,请别人吃顿饭,或者随点份子钱,一个月的工资就消失不见了。后续的日子,就难过了;
第五,假期不够,舟车劳顿回到老家过节,没两天又需要匆匆回到城市上班,太折磨人了。有可能,过了一个节,比被人揍了一顿还难受。
以上五点,恰恰就是中年人害怕逢年过节的主要原因。能改变吗?很难改变。毕竟,这既跟钱财的问题有关,也跟客观环境的困难有关。
05
写到最后
既然过节难,难过节,那中年人该如何调整心态呢?
我想,做到这一点就行了,尽力而为,避免死要面子活受罪。
自己只能出多少钱,那就出多少钱,千万不要超过自己的承受范围。涉及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事儿,一律不做,避免陷入到虚荣的消费陷阱当中。
比如说,给不起500元一个红包,那就给200元一个红包;请不起3000元一顿饭,那就花500元,自己做点家常菜。
至于面子,不见得普通人想“装”,就能够“装”起来。实力不够,再怎么“装”大款,也不过是自欺欺人,苦了一家老小罢了。
过日子,还是“实实在在”一点比较好。虚荣心太重,可不是好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