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有钱修草堂,没钱修宿舍?”——这事儿看着像个烂剧本,可细品却比烂剧本还荒诞。富宁中学因为学生公开“揭家丑”上了热搜,舆论的争议点就两个:老宿舍有多破,草堂有多贵。这场戏搅得大家热火朝天,学校却一脸无辜,说自己是“苦尽甘来”的正面典型。到底咋回事?
草堂PK宿舍,预算去哪了?先说宿舍,照片里的新宿舍看着还行:独立卫生间、热水供应、空间宽敞,标准不低。
但问题是,这些可都是“新楼”,爆料学生针对的是“老楼”。老宿舍啥样?卫生间挤得像春运,设施老得像博物馆。这差距,搁谁都得问问:为啥钱不先拿去修最急需的地方?再看看草堂,仿古风,古香古色,但用途模糊:桌椅是有了,豪华谈不上,却让人不明白它的存在意义。学校的解释是,这东西给学生“学习用”。问题是,学生要的是灯光明亮、雨天不漏的宿舍,而不是古典风的“学习氛围”。仿佛你家客厅还没装灯呢,却先花大价钱买了个雕花木门。说得过去吗?校友护校:这波操作算“县城标配”?校友们的反应也挺耐人寻味,有些人表示,别太苛责学校,毕竟条件放在县城还算不错,尤其老师辛苦、待遇低,不该被舆论痛批。这话有一定道理,但不能让“差不多就行”成了挡箭牌。教育资源紧张可以理解,可资金使用优先级出了问题,是不是得有人担责?谁在为教育资源困局买单?其实,这事的本质不只是草堂和宿舍的选择题,而是基层教育的普遍窘境:预算有限、需求繁多、管理跟不上。一边是破宿舍挤满学生,一边是草堂成了“网红建筑”,怎么看都让人心里别扭。这种尴尬,学校管理者该反思,社会也得给教育投入松绑。
反思:草堂好看,但问题藏不住草堂再漂亮,住不进去,也解决不了学生最直接的需求;宿舍再破,刷一刷热搜,问题就藏不住。学校的名声需要草堂“撑门面”,可学生的心声,是不是也该让管理者听见点?草堂该修,宿舍更该修。这不是二选一的问题,而是优先级的排列。
最后小编想问:当教育经费成为紧巴巴的分配题时,是不是该先把“必需品”放在前面?草堂好看能撑面子,可宿舍坏了谁修心?对此你怎么看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