虽然没有人类定居在南极大陆,但是科考站倒是有不少。有30个国家在南极建立了80多个科学考察站,俄罗斯的数量最多,有8个。抛去俄罗斯不谈,经济实力排行前三的中美日分别在南极建立了多少科考站呢?
美国有6个科考站南极风力大,建站不易。上世纪50年代初期,美国在东南极的威尔克斯地建立了一座考察站,由于建筑形式和地形选择的不当,建成没几年就埋在冰雪之下。有了这次的经验和教训,后来美国再建科考站时,会把房屋抬高距地面1—2米。即便遇到强风吹着雪花袭来时,由于建筑物下没有遮挡,似通风管的通道,可将雪从下面吹跑,能有效防止积雪堆积。自从采用了这种建站方式,再也不用担心房子会被埋起来了。
从1956年到2005年间,美国一共在南极建立了6个科考站,分别是麦克默多站、阿蒙森-斯科特站、帕尔默站、赛普尔站、伯德站、西南极冰盖分区站。除了西南极冰盖分区站是在2005年建立的,其他5个科考站最年轻的赛普尔站也有五十一岁的高龄了。阿蒙森-斯科特站地处南极的中心点上,曾一度是南极最大的考察站。站内可容纳150名科考及后勤工作人员。整个考察站外形像一对机翼,底座同样采用支架设计,由36个液压千斤顶基座提供支撑。
另一座大型的麦克默多站则号称“南极第一城”、容纳规模达1300人,常年运行。麦克默多站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运营管理,拥有一个海港,三个机场,和100多座建筑物,还有通往新西兰的固定航班。日本科考站数量4个
在亚洲,日本在南极科考历史最早。罗斯冰架东部有一条“白濑海岸”,正是为纪念日本乃至亚洲南极科考第一人白濑矗而命名。在1912年1月16日,白濑矗率领日本探险队乘坐200吨的木制渔船“开南丸”号抵达南极罗斯冰架,并在南极升起了日本国旗。虽然这支探险队距离最初的目的地南极中心点还有1101公里,但依然创造了亚洲历史。
白濑矗从南极归国后,受到了近5万多名日本民众的欢迎。如今,日本每年一度南极科考破冰船也命名为白濑号。该船是日本第四代破冰船,满载排水量2.2万吨,连续破冰能力为1.5米,定员259人,可运输物资1100吨。1957年1月29日,日本在距离南极大陆4公里处的翁古尔岛,设立了昭和基地。这一天距离白濑矗和他的同伴抵达他们探险最南端整整45年。此后的近40年里,日本在南极又建立了三个科考站,分别是瑞穗站、飞鸟站、富士穹站。飞鸟站为无人值守观测站,其他三个站为常年性科学考察站。
在南极,日本科考人员取得了诸多成果,包括在世界上率先发现臭氧层空洞、钻探冰床深度超过3000米等。为了钻取大约100万年前的冰芯,分析地球历史上的气候变迁,这几年日本一直打算在南极建设的第五个科考基地。此前,日本曾在位于南极内陆的“富士穹站”钻取过约72万年前的冰芯。中国科考站数量5个
从1984年我国的科研人员登上南极大陆算起,到今年正好“四十不惑”。长城站是我国第一个在南极设立的科考站,处在亚南极的海岛上,并没有进入南极圈。此后的中山站和昆仑站,则逐步向南极内陆推进。
1989年2月26日,南极中山站宣告建成,这是我国真正在南极大陆上建立的科考站。中山站距离北京大约1.25万公里。上个世纪90年代,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曾经向科考队赠送收音机,让科考队员们时刻都能听到来自祖国的声音。2009年1月昆仑站落成,昆仑站位于南极冰盖最高点,海拔4087米,也是南极海拔最高的考察站,气压不到国内平原地区的一半,生存环境殊为不易。2014年2月8日,中国南极泰山站正式建成开站,能够满足20人度夏考察和生活,配有固定翼飞机冰雪跑道。今年2月7日,我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开站,填补了中国在南极罗斯海区域的考察空白。秦岭站的规模比昆仑站更大,建筑面积5200多平方米,可容纳度夏考察人员80人。建造过程中采用了轻质高强的建筑技术与材料,能够抵御零下60摄氏度的超低温和海岸环境的强腐蚀。
就目前我国在南极科考站数量,仅次于俄罗斯、阿根廷,与美国、智利处于同一水平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