欧洲多国出现负电价,民众日常用电,不仅不用交钱,电力公司还倒贴给你发钱。电用得越多,你赚得也就越多。最夸张就是德国,有人算过,你一个月要是能用1000度电,分币不用出,还能净赚接近500块人民币。
不是说欧洲用不上俄气,陷入了能源危机吗,为啥现在电多到用不完?负电价究竟怎么来的?为啥电力公司愿意给用户发钱,鼓励大家用电?今天,一林想跟大家聊聊,欧洲负电价的真相,究竟是什么?
刚刚过去的2024年,不少欧洲国家刷新了负电价的记录。欧洲电力交易所数据显示,德法两国最为夸张。德国全年有468个小时出现负电价,法国是356小时。负电价时间一般出现在凌晨。很多欧洲人学聪明了,白天节约用电,到了凌晨,所有电器马力全开,电动车也都充上电,拼命薅羊毛。这样不仅省下了一笔电费,还能额外赚一笔钱。
很多人就开始羡慕了,说我们用电交钱,欧洲人用电赚钱,他们赢麻了。其实并不是,欧洲的电价不仅不免费,还一路暴涨,创下了新高。比如2024年12月,德、法、意等国都创下了全年电价最高纪录。
中国的电价非常稳定,年年都差不多。但欧洲不一样,他们的电价每天都在浮动,甚至上午跟下午都天差地别。比如2024年12月12日,德国电价上午还是3块钱人民币一度电,下午就突然暴涨到8块钱了。
白天死贵,到了凌晨又变成负电价,一度电能倒赚5毛。所谓的赚钱,其实不是真的把钱发你手上,而是从你下个月的电费账单里抵扣。说白了,欧洲人用电一样得交钱,而且是越交越多。
你要问欧洲电厂亏了吗?其实亏不了一点。从2019年开始,欧洲国家就发起了清洁能源的补贴狂潮。大量的风电、光伏发电厂冒出来,主要就是为了吃欧洲国家的财政补贴。
到2024年,欧洲风电、光伏装机容量,五年翻了一倍。不仅建电厂能拿补贴,后面每发一度电,都能拿政府补贴。
比如每度电政府给电厂补贴5毛钱,电厂拿出4毛钱送给用户,自己还能赚1毛钱,一样不吃亏。为啥电厂这么好心,要把补贴的大头拿出来,白白送给用户呢?核心就是希望用户把电用掉,保住电网基建不被烧坏。
电这个东西很特殊,发电、输电和用电三大环节,必须时刻维持平衡,不能出问题。啥意思呢?就是用户需要多少电,电厂就发多少电,多了少了都不行。
发电少了,就会导致停电,出现经济损失。发电多了,电网承载不了,容易出故障。一套电网体系,投资都是千万、上亿级别的。电厂宁愿花点小钱,吸引用户把多余的电用掉,也不想最后闹得电网过载崩溃,花上千万去维修。
有人可能要问了,欧洲电厂为啥要发那么多电呢?控制一下发电量不就解决了吗?关键就在这里,电厂倒是想控制,可问题是压根办不到,只能看天吃饭。
比如风电,白天就是没啥风,根本发不出多少电来。但工厂开工,居民生活、工作,都需要大量的电。发电少,需求多,谁出钱多谁就能用上电,电价就暴涨上去了。
到了凌晨,天气凉了,风力特别猛,发电量暴增。但这时候工厂都下班了,大家都睡觉了,压根没人用电了。发出来的电,不用也不行,所以出现了电厂花钱找人用电的“负电价”现象。光伏发电也一样,晴天太阳特别猛,发电量肯定就大。阴雨天就不行了,没法发电。天气这种事,电厂还真控制不来,自然也就没法维持供应和需求的平衡了。白天死贵,凌晨倒贴钱,欧洲负电价的本质,就是电力供应的失衡。
德国为啥电价波动得最狠呢?因为就它最依赖所谓清洁能源。最稳定的发电方式主要有三种。一是火电,主要以煤炭和天然气为主。二是核电,三是水电。2011年以前,德国有大量廉价的俄气,天然气发电搞得飞起。
核电也很强,17座核电站,承担了全德国四分之一的电力需求。但后面就不行了,德国属于自废武功。它把煤炭、天然气发电站以及所有核电站都关掉了,重仓风电与光伏发电。现在德国电价贵得离谱,民众苦不堪言的局面,纯粹是德国政府自己作出来的。
那我们中国也在大力发展风电、光伏,为啥没踩欧洲的坑呢?因为咱们有火电、核电来兜底。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,风电、光伏再加水电,大概占全国发电量的三分之一。
也就是说,另外三分之二,仍然是火电、核电来主导。未来俄气大量东输,以前欧洲人享受的廉价天然气,我们也能用来发电了。再加上哈萨克斯坦最大铀矿,也被中企拿下,核电发展同样能提速。
这两种发电类型,有非常成熟的调控体系。市场需要多少电,就能动态调控匹配多少发电量。一直保持住供需平衡,也就不会出现电价暴涨,或者负电价的异常情况了。但发展清洁能源,必然是未来的趋势。那怎么让风电、光伏也做到供需平衡呢?关键就在于储能技术。相当于给风电、光伏发电站,配备无数个“电池”装置。
发电量特别猛的时候,多余的电就先存储起来。用电量高峰期,再把提前储存的电能,输送给市场,就能始终维系供需平衡的状态了。
无论中国还是欧美,未来都需要大量的储能设备。可以说谁掌握了储能技术优势,谁就能切下更大的市场蛋糕。目前储能哪家强呢?欧美还是绕不过中国。
2023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十强企业,有八家来自中国。按出货量来算,宁德时代、比亚迪、亿纬锂能等企业,狂揽全球90%市场份额。
2025年1月3日,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建成。以后特斯拉生产的储能设备,用得也都是宁德时代的储能电芯。特斯拉卖的越好,中国储能产业链也能赚得越多。
风电也好、水电也罢,必须匹配强大的储能电池,才能补上最后一块短板,形成完整的产业闭环。可在储能领域,中国已经提前卡好身位,把产业主动权牢牢抓在了自己手中。